Naturopathic Doctor Dr.H.Y.Wong
Dr.H.Y.Wong擅長治療:
- Skin Therapy (問題皮膚治療): 濕疹, 暗瘡, 敏感, 玫瑰痤瘡
- Food Allergy (食物敏感治療): 排重金屬, 腸漏症, 各類敏感症, 免疫系統
- Holistic Spinal-Cranial Therapy: 情緒, 神經痛症, 問題皮膚
2016年12月29日星期四
2016年10月3日星期一
濕疹 與 延緩性過敏IgG
每換季的時候,總是多些濕疹患者來就醫。從最近這幾個濕疹個案發現,他們對濕疹的成因有了不少的誤解。
在這裡想提點一下大家的是,在香港,大眾較普遍認識的是免疫球蛋白E(IgE),而香港的醫生較普遍為病人檢測的也只是免疫球蛋白E(IgE),即是急性或稱即時性的食物過敏或吸入物質過敏。
食物過敏原或吸入物質過敏主要有分兩種
- 一種是急性過敏IgE(或稱即時性過敏)
- 另一種是慢性過敏IgG(或稱延緩性過敏)
臨床看到有不少嚴重濕疹患者,都因為之前做過過敏原測試,因報告呈現對所有食物沒有任何過敏反應,令濕疹更加惡化,濕疹從局部遍及全身,有不少濕疹患者,甚至出現腸漏症。因為他們不知道醫生只為他們檢測即時性的過敏反應測試IgE。雖然報告呈現沒有任何過敏反應,但再為這些濕疹患者做延緩性食物過敏原檢測後,可以清楚看到,他們對奶類、蛋類、酵母、黃豆等等都呈不同呈度的過敏反應,特別是奶類、蛋類,都呈現高度致敏。而這些食物也正是這些患濕疹人士早餐經常吃到的食物。
IgE及IgG兩份過敏原檢測報告之分別
以下檢測報告是一位Patient曾經為自己做的即時性過敏(IgE)檢測,檢測結果顯示,這位Patient對食物及吸入物質沒有任何過敏反應。

而為該Patient做延緩性過敏IgG檢測,從檢測報告可看到,該位Patient原來對奶類、蛋類、榖膠等都呈現高度過敏。


IgE與IgG的發生率
IgE與IgG的發生率相比較,IgE的發生率(及時性過敏)<1.5%,而IgG的發生率,每百人中約有34-45人有慢性過敏現象。
從發生率的比例我們可以看到,食物慢性過敏的發生率遠遠高於即時性過敏。
延緩性過敏不可忽視,特別是延緩性食物過敏。
以下提供,急性食物過IgE敏與慢性食物過敏IgG的比較表供參考:
比較項目 | 即時性食物過敏 | 延緩性食物過敏IgG |
發作速度 | 急、快速(數分鐘內) | 緩慢性(數小時) |
發作時間長短 | 短暫(數小時內)發作 | 慢長時期(數天至數月後)發作 |
相關機轉 | 肥大細胞 | 循環性免疫複合體 |
引起過敏之食物量 | 單一食物、量少 | 單一食物、量少 |
食物種類 | 常見之過敏食物 | 任何種類食物 |
自我驚覺性 | 常有 | 不易有驚覺性 |
抗體Ig存在的時間長短 | 永久(先天體質) | 排走過敏原後6-12個月可消除(雞蛋需要多些時間) |
即時嚴重性 | 可有性命危險 | 無立即性命危險 |
常發生於 | IgE: 皮膚,呼吸道,腸胃道 | IgG於任何組織、器官或系統,包括腦、關節、肌肉、分泌荷爾蒙的腺體、肺、腎及神經系統 |
延緩性食物過敏IgG,由於沒有立即症狀反應,不容易被立刻察覺,所以,當濕疹或其他身體不適症狀出現時,末必能讓人聯想到是與每天吃的食物相關,因此,通常會受到濕疹或其它症狀的反覆發生,但又找不出病症不適的源頭,這正是令濕疹患者最困繞的,也導致更多患者很無奈去使用抑制性的葯物去抑制。結果 ,濕疹在身體不同部位循環發作,很多患者自己都會說,塗了類固醇在手部,手部濕疹平伏了,其它部位又長出新的濕疹,反反覆覆去抑制濕疹的復發,多年後,很多患者的濕疹從局部延伸到全身都是,就連指尖、頭皮、乳頭、生殖系統都沒有放過。
在這裡再次提醒大家的是,濕疹的形成有不同的因素,必須要為身體找病因、病灶。如果你的身體有食物過敏問題(無論是IgE、IgG抗體),濕疹患者必須要避開這些暫時或永久性屬於對你身體會產生過敏的食物。否則,就象很多患者所說“我現在的濕疹連類固醇葯物都沒辦法控制濕疹的發作”。當然,當查清楚哪些食物會對你身體產生過敏反應以及避開這些食物過敏原後。我們要這一步去了解清楚: 「為何這些食物你吃了會過敏,而其他人吃了卻沒有過敏反應?是哪些原因導致: 是基因?重金屬毒素?真菌? 壓力、緊張情緒?創傷記憶?骨肌神經?食物不耐症(消化酶不足)?等等。以上因素需要進一步去跟進,去調愈,濕疹的問題才會真正能有機會得到真正的治愈。」
2016年4月13日星期三
2016年4月8日星期五
2016年2月17日星期三
2016年1月12日 濕疹的成因(Touch)
一、 濕疹的成因是甚麼?
濕疹的成因各有不同,從濕疹的分佈位置,濕疹的類型屬性,已可以辨症出引發濕疹的某些成因。
例如:點狀濕疹盤狀濕疹與體內過多真菌有很大關係。關節部位的濕疹會與毒素有更大關係,面頸胸部位的片狀濕疹會與免疫系統受過敏原剌激而過度亢奮而形成等等。
引發濕疹的主要成因:
1) 過敏原: 全世界有超過44萬的人受到過敏的影響,從春夏天的花草,家中養的貓狗,大都市空氣中的灰塵,每天吃進肚子的食物都可能使人們起疹、腸胃不適、打噴嚏,甚至無法控制的痕癢,有些看似無關的食物,如:牛奶、雞蛋、含麥麩的麵包、麵條、海產類的鮑魚、生蠔、蟹、蝦等。
所以,為濕疹患者找出引發濕疹的過敏原是重要的一步,因過敏原會擾亂免疫系統及神經系統功能。
2) 真菌: 因真菌令腸道生態還境失去平衡, 擾亂免疫系統功能也是較普遍的成 因。濕性濕疹患者的體內都充滿真菌。
3) 創傷記憶: 無論是情感層面、精神層面、心靈層面所受的創傷,未能得到釋放,最終會影響到免疫系統功能、內臓功能、神經系統功能的正常運作,而引發過敏症、濕疹等。
4) 毒素: 便秘必會產生毒素,不良的飲食習慣,生活規律,最終會破壞內臓功能正常運作,令毒素在體內堆積。如果正遇上身體循環系統阻力,毒素積聚在身體哪個部位該部位就會產生濕疹等皮膚症狀。
5) 人體軸心能量受阻: 對於一些有濕疹的患者,如果他們身體的肢架也出現傾
斜,人體軸心的能量受阻,濕疹會從某個部位慢慢延伸到全身。
二、 有沒有任何預防方法:
1)預防過敏原繼續入侵是治療的笫一步,如果對奶類、蛋類、麩質類、海產類、 Nuts
類、食物添加劑類、貓狗毛、吸入物等有過敏反應,無論是免疫蛋白IgE、IgG 的 反應都需要盡避。
2)少吃含Yeast的麵包等發酵類的食品,菇類、糖類等。體內多真菌的濕疹患者最需忌食。
3)負面情緒釋放:無論是深呼吸、拉筋鬆筋膜運動、甚至宗教信仰、多與大自然接觸、多與朋友聊天、多聽古典音樂等等,負面情緒得到釋放,免疫系統功能運作
就不會被抑制。
三、 如果出現濕疹應如何治療?可以斷尾嗎?
找出引發濕疹的“根源”是治療的第一步
1) 當濕疹紅腫及有炎症時,疏通人體軸心的能量通道,令全身的主動脈、主靜脈、
淋巴總管內、淋巴液、胸腺、甲狀腺、扁桃腺等腺體內的組織液流動暢順,消除皮膚的紅腫、炎症及皮膚痕癢症狀,及內臓功能正常運作。
2) 阻止過敏原的入侵,令免疫系統從亢奮狀態轉變為正常的運作狀態。
3) 腸道的生態環境必須要調整,補充高濃度且具活性的益菌非常重要。
4) 乾性濕疹患者,需補充脂肪酸,無論是體內及皮膚表面。
5) 排走體內毒素,補充體內所缺乏的營養素,提昇免疫系統功能。
6) MD人體軸心能量調息療法,釋放創傷記憶、改善情緒、睡眠、內臓功能失調等慢性疾病。。
7) 非遺傳基因而形成的濕疹,只要能找到引發濕疹的根源,及治療期間患者的密切配合, 濕疹根治率是相當之高的。
四、濕疹患者在飲食或生活習慣方面有何注意地方?
1) 如果濕疹患者有食物過敏問題,需暫時避開引發過敏的食物,特別是奶類、蛋類、食物添加類等。
2) 煎炸、辛辣食物、糖類、酒類等,都要盡避。
3) 優質睡眠是最好的良葯,睡得好、睡得早能幫助身體自愈。
4) 每天保持大便暢順,及維持腸道生態環境平衡。
訂閱:
文章 (Atom)